一转眼,姥爷已离去近7年。
记忆里的姥爷,做得一手好菜,连挑食的表弟都能把姥爷做的菜一扫而光。每当我们围着餐桌大快朵颐时,姥爷就在一旁美滋滋地抿着小酒,笑眯眯地看着我们。
姥爷,是“大厨”,是“暖男”,更是一名神气的职业军人。姥爷离休后住在军队干休所,与驻军营房连在一起。我从小便习惯了清晨在部队的起床号中清醒,夜晚在部队的休息号中入眠,也习惯了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和铿锵有力的口号声。建军节是我们家过得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姥爷都要去理发修面,换上珍藏的军装,把全家召集到一起,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以庆祝节日。饭桌上,姥爷总是教育我们晚辈要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有时姥爷也会和我们提起他的故事,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姥爷从小家境殷实。上学时候,在地下党员身份的老师引领下,姥爷瞒着父母离开学校,加入了游击队,满腔热血地去打日本鬼子。提起这段往事,姥爷十分感慨。在眼睁睁地看着亲如兄弟的战友牺牲后,姥爷强忍悲痛,向凶残的鬼子拼起刺刀,拼红了眼,连自己挂了彩都没感觉,直到战友们发现他手臂上的伤口正汩汩地往外冒血,才进行了简单包扎。游击队在艰难地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终因敌众我寡被打散了,之后姥爷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式参军入伍,当上了班长,那年姥爷刚满14岁,跟随部队从山东一路打到福建……身经百战的姥爷,也获得了二等军功章和三等军功章数枚。
新中国成立后,姥爷被送到南京军事学院指挥作战系深造。因身材挺拔,姥爷被入选到受阅方队,多次国庆时作为受阅部队的第一方队在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经历了任阅兵总指挥的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林彪两位元帅。我妈说,她小时候一年难得和姥爷见几回面,每次见到姥爷,他总是全副武装,手枪、望远镜不离身,骑着一头高大威猛的战马。
1962年,福建前线紧急备战,当时的总参副总长、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急令姥爷回福州,到他身边当参谋。当时我们一家已落户南京多年,并在南京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买了带院子的洋房,姥姥身怀六甲,但姥爷仍决定带领全家去前线。亲戚朋友们听说这个消息,都劝说姥爷留在南京,福建是前线太危险。可姥爷坚定地说:“我是革命军人,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前线作战需要我,军令如山,不容一丝私念和犹豫。”姥姥只好向单位申请辞职,收拾了简单的衣物,委托他人将房屋低价出售。3天之内,姥爷就带领全家赶到了福州。站台上,姥爷把家人丢给来接站的后勤部人员安置,自己立马跟着韩司令、皮副司令出发到了前沿阵地。“当时托运的皮箱被弄丢了,我们的行李包括很多珍贵的照片都找不到了……来了福建以后,也吃了很多苦。”妈妈回忆道。我问妈妈有没有怪过姥爷,妈妈摇摇头。
新中国成立后,军内规定划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时段,有许多比姥爷晚参军入伍的新兵都被划入抗日战争之列,而杀过日本鬼子、立过战功的姥爷却被误划入了解放战争。战友们为姥爷打抱不平,并反映到上级。经过核查,上级让姥爷找已转业到地方担任市长的老师写份证明,就可以改划为抗日战争。可姥爷不肯重新填报。“比起那些为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牺牲了宝贵生命的战友,我已经获得了太多,军内第一次授衔就是少校军衔,月薪津150多元,党和国家已给予我很高的荣誉和待遇了。”姥爷说,他自己已经很幸福、很知足了。
又逢八月,军人的节日。姥爷,我们想您。
(邢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