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老房子,就是家
文章字数:1,542
作者展示收获的地瓜。
  去年6月份,位于晋江天然气发电厂的厂区东侧十几排扩建端板棚老房子全部拆除,结束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虽然我们早就知道,这些板棚属于拆除计划里的危房,随时都会消失。但真正看着眼前的残垣断壁,大家的心里竟空落落、非常酸楚。毕竟在这里居住了六年,虽然是建厂初期盖起来的近十年的破旧钢结构简易板棚,但这里还是留下了我们太多难忘的记忆和感情。
  2010年底,#4机组刚刚建成,施工队伍苏州三建公司撤离。我们四十多名员工,搬过来开始居住在这些五六排、约七八十间的临时板棚里。当时,四个员工分到一间屋子,里面除了铁制的简易高低床,桌子椅子都没有。大家就找来一些工地上的木箱子、旧架子,充当“家具”。
  起初,宿舍的门前屋后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蚊蝇乱飞。我们却像对待新家一样珍惜这片房舍,一齐动手马上开始里里外外的收拾起来。整改了照明线路,安装起了空调,建起洗浴装置,改造了食堂,清理了污水沟和垃圾场。然后,各自将门前一尺多深的杂草一点一点的连根都挖出来,清除、翻地、平整、拨出垄沟,找来各种菜籽、蔬菜苗、花草,栽种、浇水。
  一个月后,宿舍门前一垄垄的青菜、红薯、芋头、玉米和花草就生气勃勃地繁茂起来。夜里也是灯火通明,一些家属带来的孩子们聚在一齐,欢声笑语、嬉戏打闹。原来冷清杂乱的扩建端一下子变得整洁卫生,温馨可人。
  接着连续五六年的春节,正好都赶上机组的等级检修,我们检修员工就是在这些老房子里一起欢度春节。安排年夜饭,蒸煮煎炸出各类家乡菜,员工与家属团聚在一起包饺子、炸丸子,千方百计,全力营造出一种大家庭的喜庆和温暖气氛。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也总要抽出时间,采购粽叶、糯米、蜜枣,组织大家一起在食堂门前包粽子、煮粽子,其乐融融地品尝一种家的味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大家更是积极组织一些娱乐、体育、聚餐活动,吃月饼,玩博饼,让大家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馨。
  宿舍门前的菜地,虽然各自不过十几平方米,却是大家心爱的一片自留地。下班回来的一两个小时,总会像一个爱家持家的乡下人一样精心翻耕,浇灌、施肥。油菜、空心菜、上海青、韭菜等绿油油,红薯和芋头长的圆鼓鼓,玉米亭亭玉立。每一家基本上都能有一份不错的收获。节假日,总少不了你割几把韭菜包饺子、我掰几穗玉米尝新鲜,使紧张忙碌的检修生活,得到一份缓解和减压。
  左邻同事门前无意中生长起来的一颗木瓜树,竟那么健壮地成长,三四年时间就硕果累累;右边同事的地边上那丛仙人掌不知不觉就窜过房檐,春夏两季,每次开出的霸王花多达60多朵,灿烂艳丽。我的心里感觉到,这些蔬菜和植物也像我们一样的顽强、旺盛,给一小片的空间,就能够郁郁葱葱、繁荣向上。
  这些老板棚虽然陈旧,反复多次进行了修补、粉刷、防腐、加固,但确实是大家心里依恋的温暖小窝;老板棚虽然简陋狭小,却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是我们能量的补充港湾;老板棚虽破旧,每每有家属来探亲、度假,我们也能够创造出浓浓的家庭的气氛;老板棚虽然简陋,却也抵御了五六年的台风和暴雨;老板棚虽然简易,竟也在这里诞生了好几个员工的子女;老板棚虽然属于危房,却让我们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来,心里都温暖如春,依恋不舍。
  扩建端的老房子终于告别自己的使命,拆除、清理、成为一堆废墟。但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我们,每一次经过这里,心里都深深感到熟悉又陌生、温馨又酸楚;每一次经过这里,我们总会回想起那许多许多的生活情景。其实在心里,我们已经把这里当做了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六年的家了。
  俗话讲:故土难舍。其实,居住地不管是豪华还是简陋,只要我们在那里生活过、付出过、热爱过,就会产生难舍难离的感情。这是,就一种家的营造和温暖的感受。(周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