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一次难忘的交流
文章字数:1,411
  2017年6月初,当我接到报社领导交给我去宁德给福建煤炭协会的通讯员上课的任务时,我的心里有些犹豫,甚至于有些忐忑不安。这是我第一次单枪匹马“出征”,给那些素不相识的人讲新闻知识课,担心自己本来就“半桶水”,怎么讲好课?有上过类似课的陈老师一直鼓励:协会的许多通讯员都是我们集团的,你都熟悉不要怕。我这才壮了胆,决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我利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材料收集工作,把要讲的内容做了课件,心里这才有了底。6月27日下午,福州下了倾盆大雨,我从省府路出发,一上路就被大雨淋得够呛,虽然打着雨伞,裤子却是湿透了,心想:“这出师不利啊!”
  到了宁德美伦大饭店,见到了协会的老领导黄建龙、张琳,被安排住上了特别好的房间,心里有些宽慰。为了不误人子
  弟,当晚,我又拿出讲课稿,重新看
  了一遍,给自己增加底气,努力做到胸有成竹。我还给讲课稿定了标题:《以敬业的精神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第二天上课前,看到果然有一半以上是福能集团的通讯员,我讲课的底气就更足了。我把6月21日也是在宁德召开的福能集团2017通联会暨宣传表彰会上,福能集团党委副书记张靖将六位写作高手介绍的经验归纳为十个方面的宝典“现买现卖”:一是要有一个敬业奉献的精神;二是要有深入一线走进一线的干劲,“新闻永远在路上”;三是要坚持写作;四是要敢于投稿;五是要找准新闻写作的视角;六是要长期坚持学习;七是要了解细致、层层深入,要把新闻点挖掘透,多形式表现好;八是坚持每事必问,每次都问深一层,发现新闻线索;九是写作落笔时标题要思考好,导语要思考好;十是从写豆腐块开始,层层写深。
  也许,我本来就有好人为师的毛病,平时不太会说话的我,讲起课来却也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我还特别强调了写新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了时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根据这个定义,事实是新闻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的个性,要时间新、事物新、角度新。《福建能源报》的领导和编辑多次强调新闻要“抢鲜”:新闻事件发生了,新闻人就要及时采访,及时写稿,及时报道,别等到成了“旧闻”才动笔,让新闻错过了时效;二是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尤其是人物通讯,没有细节肯定不是好的通讯。报社领导强调要“见人见事见思想”,必须是从人物活动的细节中自然而然展现出来的。而好的细节在办公室里是想象不出来的,只有深入基层采访,才能捕捉到“活鱼”,采访到鲜活的生活细节;三是做好标题让人“一见钟情”。我在许多场合提到过一位通讯员一篇写计划生育知识培训课的报道标题:“羞答答的表情静静地听。”本来,这样的新闻事件是很难上报纸的,但因为有这样的好标题,我千方百计给上了。所以,好标题能让编辑过目不忘。多少年过去了,我对这位作者充满敬意,对这个标题念念不忘。这一年,我看过两篇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两个标题《脱掉一层皮就有新希望》和《人往哪去,钱从哪省,路往哪走》,让人印象深刻,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做好标题让编辑“一见钟情”,你的文章就好上版面了。
  在这次讲课中,我也强调了文章开头的重要性,而万事开头难,只有多看多写,才能“下笔如有神”,开头难就不难。同时强调要写好结尾,好的结尾让读者回味无穷。总之,古人提出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要求文章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要像猪肚子那样充实、丰富;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力。
  这次的讲课稿,我整理成7000多字的文章,刊登在2017年第三期的《福建煤炭》上,衷心地感谢协会的老领导,让这篇文章上了杂志的版面。(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