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煤炭“黄金十年”,还是遭遇“滑铁卢”,福建煤电公司始终不曾放弃打造“绿色生态型”矿山的初心。走进该公司,不管是繁忙生产的矿井,还是已经关闭人去楼空的矿区,都充满着永恒不变的主题——绿色。矸石山变绿了
瓦窑坪矿废弃的矸石山,如今披上了绿装。矸石山下偌大的广场,人工种植的芦苇已经长有一人之高,芦苇边间种着许多树,树身并不粗大,但却枝繁叶茂。
瓦窑坪矿是煤电公司关闭矿井,关闭后地面生态恢复治理成为该公司的攻坚项目。
“矸石山坡很陡,下雨时经常把刚覆盖的泥土冲走。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先填土,再挖坑,然后一株一株地种草。种草时,为了均匀,还用拉线的方式。”说起矸石山的生态治理,该公司规划部经理刘伟峰很激动,提高了嗓音。
瓦窑坪矿生态恢复是成功的。不仅率先完成治理,通过政府验收并全额收回生态保证金100多万元,还为集团关闭矿井生态恢复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经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瓦窑坪矿地面生态恢复治理后,该公司扩大战果。今年初,该公司下达300多万元计划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对关闭矿井全面治理,废弃矸石山绿化率达到100%。
该公司不断加速关闭矿井生态治理。坑柄矿是该公司2017年关闭的矿井,在矿井关闭之初,就已经着手制定生态恢复治理的方案措施。
“坑柄工业广场从3月底开始治理,从拆除煤台筛分楼到车间建筑设施,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成前期任务。”该公司规划部的赖涛说,“关闭矿井矸石山生态恢复治理,我们的动作很快,现在坑柄矿矸石山也已经种上了葛藤。”坑柄矿留守处负责人陈石年补充说,如今工业广场泥土也已经覆盖,接下来就是绿化播撒草籽和种树了。矿区更美了
在外打工的小钟每次回到矿里看望父亲,总是喜欢在优美的矿区漫步。从小在矿里长大的他,有着割舍不断的乡愁。他的父亲已经退休十几年了,没有搬回老家,而是长住矿里。
每次漫步矿区,小钟都感到很惬意。煤电公司的大院内有座办公楼,办公楼后几棵古树,古树上常见鸟儿叽叽喳喳喧闹不停,偶见松鼠在枝干间欢跳。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从公司机关到基层矿井,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煤电公司打造“绿色生态型”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公司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成立了以公司董事长陈文阶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实施方案,落实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的各项措施。
狠抓日常督查,自觉接受监督。每季度网上通报排污数据;每月在省环保网站公布公司监测的排污信息;每月环保考核小组都会到基层检查。
加大矿区环保投入。翠屏山矿在原有沉淀池的基础上,新建煤台沉淀池;雁石发运站铁路专用线增加10台加湿器;坎市发运站煤台公路喷雾管道定时分段自动喷水。一项项具体的措施紧锣密鼓地实施。
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治理齐头并进。4月初,龙潭矿矿长翁加洲带队在矿区又种下了几百棵女桢子树。现今,相邻于龙潭镇的龙潭矿,绿草茵茵,绿树成荫,美丽的矿区成为镇上年轻人首选的休闲场所。职工小孙说,每到傍晚,绿草地上常常能见到热恋中的年轻男女。(陈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