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省国资系统唯一一名来自基层的党的十八大代表,是福能6万名员工的骄傲!福建南纺公司女工委副主任林玲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做工作就要做到最好”,在平凡的岗位上打造工匠精神,是她不懈的追求!
今天,能以十八大党代表的身份作为“大学习”宣讲团的一员站在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作为福建南纺的一名普通纺织女工,我以一名基层党代表的身份,有幸参加了这一意义非凡的盛会,令我无比振奋,终生难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从事了有梭织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挡车的工作,始终秉承“用心做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的人生信条。面对每天二十几台织机,小时下来巡回路线将近20公里的劳动强度,面对异常闷热和噪音巨大的工作环境,面对寒风雨打中忍着睡意上夜班的窘迫状况,我从未想过离开这个岗位。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要干就要干得最好!做最好的挡车工!我跟自己较劲。
为了练就扎实的操作技能,那时我基本上做到手不离纱线,甚至把纱线带回宿舍反复练习,手指被软软的棉线勒出了一道又一道口子。别人练1小时,我就练2小时;别人接线头500个,我就接1000个。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结头成绩达到了每分钟30多个,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2006年8月底,我代表南纺公司参加了“福建省纺织行业织布工操作技能比武大赛”,取得了全项第一名的好成绩。
干一行爱一行,我就这么着坚持了下来,用“最好”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做到专一行,这一干就是26年。这期间,我换过好几种机型,每一次改行我都让自己从头干起、钻进去、练出来,成为了同行姐妹中的“多面手”,并形成了自己的“四到、三字”操作经验,即人到、心到、眼到、手到;心要细、眼光尖、动作稳、反应灵、处理快。凭着技术娴熟、质量好、产量高的工作表现,我很快就成为厂里的技术和生产标兵。工作中我不仅自己做到“最好”,更是无私地向姐妹们传授技术和经验。纺织是个靠技术吃饭的行业,素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古训,有人劝我在技术上要留一手,我说:“懂得不教是罪过,技术标兵还要会教才是真标兵。我先后带出了20多名技术尖子、操作能手。就是在这力争做“最好”中,我先后荣膺了“全国技术能手”“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纺织行业技术状元”等众多荣誉称号,直至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有了成绩,也面临着选择。曾有一家民营企业知道我是全国技术能手后,高薪聘请我“跳槽”。说实话,我也有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琐碎,也需要更优厚的经济条件改善生活,但我依旧选择了平凡中的坚守。别人不理解,我知道自己的今天是怎么来的,喝水不忘挖井人,成才不忘报党恩。是党培养了我,是企业培养了我!知恩必报,倾情付出,这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
我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二十六年如一日,以一份责任和坚守、一种无悔和无畏,平凡地在艰苦的一线操作工岗位上,默默地为企业奉献自己应有的光和热。
然而企业和上级党委却给予了我无上的荣光,这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恩,也让我更加坚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样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其实在我的身边,在南纺,还有许多平凡如我的先进人物。他们中既有技艺超群的操作能手,也有攻无不克的技术工匠,还有忘我工作的管理人员,涌现了如“福建省劳动模范”叶寿兴、最美青工”沈素华等一大批技术拔尖人才……他们,任务来了扛得起,压力面前顶得住,关键时刻站得出;他们,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精彩,道不完的感动。这就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南纺人;这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福能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十八大以来的南纺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在高度竞争的行业领域上始终站在前列,保持住了福建省国有纺织企业这面旗帜。我为我的企业和我身边的同事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2014年9月,我调到了公司工会,任女工委副主任一职。面对全新的工作、众多的挑战,我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工作,力争实现自我超越。我也将努力在新的岗位上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职工的贴心人,做企业的护航人,不辱党代表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