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四月话孝
文章字数:753
  4月4日,四川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烈士追悼会在西昌市火把广场举行。牺牲的30名扑火人员多数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年仅18岁。追悼会现场跪地掩面、仰天痛哭、悲泣惜别;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一篇篇报道……让不惑之年的我无语凝噎、数度泪奔。
  “逆行”英雄的壮举让我们深切缅怀、永远铭记。而在致敬英雄、寄托哀思的同时,我想得最多的是“孝”。
  小孝于家,大孝于国!英雄的孝是大孝,需要豪情勇气与责任担当,如此“大孝”非常人所及。而现实中大失“小孝”的人和事却屡见不鲜,这些人与那些报效祖国而无法尽孝亲恩的英雄相比,又作何感想?
  思来想去,现代人终归被“忙”牵拌。忙工作、忙加班、忙应酬,有娃的忙接送、忙辅导、忙补课,就算都不忙这些,还有一个“手机”可忙……于是,小家”日程满满当当,而“老家”期盼则空空荡荡!或是为了力所能及地帮衬我们,不复年轻的父母选择来到“小家”,继续“有活他们干,好吃娃先吃”的习惯,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且理所应当。只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都了若指掌的我们,却常常忽略了父母变老的一瞬一息……
  “父母疼囝长流水,囝疼父母像树尾摇风!这句闽南方言一语道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而孩子对父母的爱却像风吹树叶,只有起风的时候才能关照到树的真相。
  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可就是身不由己。然而,任何“忙”和“习惯”都是用来说服自己继续“身不由己”的借口和理由。若是有一天,发现必须“身不由己”地亲历人生最痛苦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那就追悔莫及了。
  其实,要做到“小孝于家”并不难,难的是去坚持表达敬孝的“长流水”,难的是让“孝风”常态化、生活化。孝可以是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个视频,也可以是一顿饭、一段散步、一番谈心……只要真心想尽孝,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在父母看来,都是最珍贵的也是最美好的。(吴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