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永安煤业公司“劳模先进荣誉群”又增添了新伙伴,荣获三明市劳动模范称号的柯坑矿采煤班长田富洁、刚刚扛回三明市“工人先锋号”奖牌的苏桥煤矿掘进301大班,给职工们树立起学习赶超的新标杆。
“理想在矿山,坐标在井下”。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劳模翁吓潭的座右铭和“创业史”,影响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矿工扎根矿山、奉献煤海。虽然近30年过去了,但依然很有感召力,成为劳模先进队伍里最经典的一张“精神名片”。据统计,永安煤业公司至今已培育集团公司和地市级以上劳动模范61人,除了在岗的21人外,其他40人已退休离职。这批退休的劳模群大都是建矿创业时期的“老功臣”。
“矿井规模萎缩了,但劳模精神不能萎缩。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荣万的话掷地有声。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把弘扬劳模精神、打造企业工匠作为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充分利用《永安煤业信息》、公司网站、微信群等宣传阵地,组织先进模范宣讲团巡回宣讲,以劳模先进的成长和成才经历、忠诚敬业和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为公司发展汇聚起强大正能量。
如果说每一位退休的劳模都是一张永不过时的“精神名片”,那么在岗的劳模先进就是一座座引航的“灯塔”。去年10月份,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称号的仙亭煤矿采煤队队长黄远福,立下了“一次当劳模,一生做表率”的履职誓言,至今让职工们记忆犹新。黄远福带领147名队员,每天研究截煤机开采技术,提前8天建成两个机械化采面的“传奇业绩”也成为大家点赞的话题。
“关键是公司的激励机制好,提供这么好的学习锻炼平台,把我培养成为生产技术骨干。田富洁道出心里话。近几年,该公司针对生产一、二线技术力量薄弱的人员结构,大力推行师带徒、老带青、传帮带工作机制,为员工成长成才搭平台、优环境、扩通道,培养造就劳模先进和生产技术骨干。田富洁通过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练就了一手精湛技艺,不仅会打眼、放炮、架棚、喷浆,还掌握了电瓶车、电机设备的操作与维修技能,成了生产一线的“多面手”。五一”前夕,经矿井和公司一致推选,他实至名归获得三明市劳动模范的殊荣。
无独有偶,日前荣获三明市“工人先锋号”的苏桥矿掘进一队301大班也是近两年通过师带徒、老带青、传帮带工作机制,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个骨干班组。不仅安全生产效果好,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作为这支队伍领头羊的陶显平,先后在丰海、仙亭、苏桥三个矿区干过,是岗位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实力派”。
在谈及三十多年的煤矿工作经历时,陶显平满怀深情地提到了他的师傅杨天文和师祖翁吓潭。当年在丰海煤矿时,集团劳模杨天文是全国劳模翁吓潭的大徒弟,一个掘进队长,一个是支部书记,师徒两人“搭班子”,传承劳模精神,传授劳模技能,传播劳模文化,营造出甘于奉献、比学赶超、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罗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