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率100.7%”“外贸出口800多吨”“水溶短纤优等品率100%”……随着一季度的结束,福维公司各项营销指标让不少员工的心里落下了一块石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乌云笼罩下的市场“寒流”,福维公司如何在稳生产、稳销售上走过这段艰难的历程?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各单位要按照公司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要求,咬定今年生产经营目标,找准发力点,坚决把疫情影响的损失夺回来,为全年生产经营打好基础。”在今年2月9日生产复工动员会上,福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平和对复产复销工作上紧了“发条”。
营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据该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李辉遥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国内市场严重萎缩情况,销售部门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提出了“一个客户都不能丢”的销售思路。他们要求各片区营销人员密切关注市场和疫情信息,一对一加强与客户的微信、邮件和电话联系,及时消除客户对市场、产品质量、交通管制等方面的疑虑。同时顺应市场形势,对部分区域销售单价进行微幅调整,想方设法提高客户的吸引力。
疫情初期,国内市场全面遇阻,该公司把目光转向外贸,希望在国外市场有更多的“斩获”。这让从事外贸工作的销售业务员邱加辊倍感压力。自复产以来,他每天都绷紧着神经,一上班就紧盯电脑,时时跟踪了解国外市场,关注客户动向。“只要客户一有意愿,我们就迅速回应,第一时间通过网上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在他和部门领导、同事的努力下,该公司顺利打通出口渠道,在国外疫情暴发前实现维棉出口土耳其,取得了土耳其市场一季度100%市场占有率。
市场越困难,客户的要求也更加挑剔。经过近几年的摸爬滚打,该公司深谙其中之道。如何在危机中寻找转机,找到更多的突破口呢?该公司维纶厂厂长卓先链说:“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复工以来,我们着力在品质上做文章,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合理配比原料、严格浸泡工序指标等,使水溶短纤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了产品的‘品质魅力’。特别是以往生产的80度水溶产品,因为标准低仅能供无纺布生产使用,现在各项指标达到了纺纱客户要求,产品迈向了高端化。”
“虽然疫情打乱了我们的销售计划,但我们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找准卖点,逐步拓展打开部分差别化维纶新产品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开局局面。”李辉遥介绍,在抓好1.5D和1.4D常规水溶棉生产和销售的基础上,公司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和开发附加值更高的普通短纤、中温水溶、水洗长丝、超短纤等差别化维纶纤维产品,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同时,依托全国唯一的维纶缩醛化装置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缩醛化产品代加工业务,既实现了创收,也为企业今后开发生产此类产品积累了经验。
“受国外疫情影响,公司出口量大幅锐减,国内已复产的部分企业也开始减负荷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魏平和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在严防疫情的前提下,以稳市场、调结构、挖潜力、提质量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已有新品种的工艺流程,抓好维纶新品种开发,提升新品种质量及比重,相信一定能熬过这段艰难时光,迎来春暖花开。(陈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