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堪称千古奇书,其奇就在于一部书,竟囊括着世间百态、涵盖着万千情思。阅读这部书,你能在不同时间或是不同地点,收获不同的感受。
初读“红楼”,关注焦点完完全全地集中在书中描绘出的那一幅幅华美精致的生活画卷——黛玉初进贾府时,那种宏伟中不缺细腻的建筑布局震撼了她,更震撼了书外的我,我丝毫不怀疑,书中细致入微的刻画甚至可以激起每一个人对中国建筑美学的兴趣;刘姥姥进大观园,王熙凤喂她的那口茄鲞不仅让她称奇,更叫我嘴馋;还有松瓤鹅油卷、玫瑰清露、藕粉桂花糖糕、牛乳蒸羊羔、酸笋鸡皮汤、虾丸鸡皮汤、胭脂鹅脯、酥酪、碧粳粥……上百道美食的描写,光是这些名字就让我牢记至今,足见曹雪芹先生的妙笔。
再读“红楼”,书中那些复杂婉转的各样情思浮出书外——黛玉寄人篱下的哀戚、她与宝玉的朦胧爱情;宝钗识大体、贤良淑德外壳下的那些许无奈心酸、王熙凤强势泼辣的背后藏着的柔软、渴望关怀的心……这些思绪或者哀伤、或者活泼,将书中的每一位角色活生生地立在我面前,他们的这场“红楼一梦”,荡气回肠。
又读“红楼”,我品味到了全新的内容——性格与命运。有人说“红楼”是在感慨时局之恶,依我愚见,其实不然。时势固然是决定书中人命运的因素之一,却不是最重要的那一环。譬如命运最让人叹惋的黛玉,她性格中的悲观、多愁善感等,正是为她的结局埋下祸根;再如迎春,她的怯懦软弱,其实与其惨遭夫婿虐待而死的命运有着直接联系……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哲理,在“红楼”中得到了极好的阐释。
每一次捧起这部书,它都能叫人进入一方全新的天地。
学者读红楼,读出其文笔之绝妙、匠心之独运;诗人读红楼,读出字里行间浸满的诗意;史家读红楼,读出清代民风民俗、建筑服饰饮食等珍贵记实;少年读红楼,读出种种物质丰富之幸福生活;青年读红楼,读出缠绵悱恻的情爱;中年读红楼,读出人生浮沉、世态炎凉;心情愉快时读红楼,书中人的起起落落、喜怒哀乐发人深思;心情欠佳时读红楼,跟随着书中人享用美食道道、流连亭台楼阁,亦可让人舒心……静心品红楼,它会带给每一位读者惊喜——不论是何身份、在何年纪、在何时间、读过与否,只要捧起这本《红楼梦》,即刻就可独享一场穿越百年光阴的思想盛筵。(黄秀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