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永安煤业公司仙亭矿工作,初来矿山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第一天来矿山报到,我早上5点多就从家里出发了,心情十分激动。中间得转3趟车,前段走的是国道,12点多便到了永安。可从永安到矿山这后面并不算远的七十多公里的路,却用了5个多小时,晚上6点多才到矿区。而我的心情也随着山路的颠簸越发忐忑不安——我日后工作生活的单位比家乡林场还更偏僻?我开始担忧自己的前程。
以前,矿山门前的那条路一天只有两趟班车去永安,因为线路长班车少,等车十分困难。进城一趟像出远门一样,提前几天就得规划,早上五六点就要起床赶车。遇上节假日人多,有时还坐不上车。2005年,初为人母的我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回娘家,班车上人多拥挤,有的乘客带着鸡鸭同乘一辆车,气味难闻。道路坑洼难走,才坐一个多小时,儿子就哭闹着要下车,哄哄睡睡,经过六七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家了,爸妈准备的晚饭不知热了几回。那时候,出行真叫一个难!
后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道路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矿山门前的这条路也迎来了崭新的时代:道路一天天拓宽,修建好的公路宽敞大气,笔直平坦。矿区到市区的路程大大缩短,南来北往的路纵横交错,相互贯通,便利的交通仿佛一下把人们的生活水平推上了增长的快速通道。
2013年,搬了新家后,我把乡下的爸妈都接来过年。爸爸退休搬回了仙游老家,家乡早已村村通公路,高速公路、动车站都已覆盖到我们乡镇,爸妈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动车。矿区到永安又新增了一条高速路,从矿区坐车到永安只要45分钟,便利的交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增近了亲人的情感。
山还是那座山,但路早已不是那条路。矿山门口的路从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变成白花花的水泥路、高速路,笔直而宽阔,像一条巨龙一样横穿戴云山脉。
2016年,我拥有了自己的小车,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有了车后,我的出行选择更加多元化,去永安快速便捷,想走就走。回老家看爸妈,可驾车、也可坐动车,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事,工作之余,还能带着家人随时来个“自驾游”,去祖国各地饱览美丽景色,品尝地方美食……在各景点随处可见像我们一样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团体,他们也带着老人,带着小孩,一家人开开心心地享受着出行的快乐。距离已不再成为人们相聚和沟通的障碍,便利的交通也使出行成为一种时尚和享受。
矿山门口这条路的变迁,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从一条泥巴路坑坑洼洼到高速路纵横交错,从一辆拥挤的班车到私家车川流不息,矿山门前的这条路是中国千万条乡村公路的缩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例证,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们通往幸福、通往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李庆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