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母亲今年已百岁
文章字数:1,515
  母亲生于1922年农历七月,按闽南风俗计,今年已是100岁。至今,老人家仍然耳聪目明,行动虽有时不便,但自食其力,生活自理。闲遐之余,她端坐在躺椅上,悠然自得地欣赏电视里的闽南戏剧。有时邻里来访,谈笑风生。回想母亲走过近三万六千个日日夜夜,可谓历经困苦磨难,饱尝人情冷暖,尽阅世态炎凉。我们祝贺母亲百岁荣寿的同时,祈盼她增福添寿,笑口常开。
  母亲是家中幼女,生长在惠东海埭头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外祖父母虽是务农,但头脑活络,勤俭持家,积累了一定的田产,生活应是无忧无虑。但不知是何人牵线搭桥,她嫁到十里外人多地少、缺衣少食的父亲家。初来之时,田无一垄,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从此开始了吃糠咽菜、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农妇生活。
  母亲的勤劳、无私和善良,总使我们家在最困难的时期得以维持。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度过饥荒,她带着我去村边柯厝开荒,一番劳作,当年地瓜有了收成,使全家吃上几天饱饭。正是由于母亲的勤劳,使我们在其翼下免受饥荒之苦,安然度过极为困难的岁月。
  母亲的勤俭持家体现在她精打细算和远见卓识上。她忍着各种磨难,笑对众人对贫穷人家的鄙视,在人生的旅途中艰难前行。那些取笑和重压没有压垮她内心的执念,她笑迎春风,勇敢面对岁月的洗礼。1962年10月,在县加工厂工作的父亲被下放了,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这也预示家庭将更为艰辛。母亲含泪对我说,实在是没有办法,书你是不能读了,两条路:一是跟姑丈去学打石;二是跟姨夫去当木匠。面临如此痛苦的选择,想起家里所剩无几的粮食,想起嗷嗷待哺的弟妹,想起作为长子的责任,想起无力支撑而抱养给别人的幼妹,我只有休学,选择打石作为今后的职业。半年后,家庭经济稍好一点,母亲劝我去复学。她说,你喜欢读书,就努力去读,不要顾虑家里。母亲的支持使我焕发出无穷的力量,两年后,我如愿考上大学,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母亲的无私体现在她对别人的热心上。这种助人为乐贯穿着她的人生。母亲自己十分节俭,只要粗茶淡饭即可,而对别人却总是慷慨大方。她将子孙孝敬的零花钱和衣服、鞋子,毫不吝惜地赞助给困难的亲朋邻居。经历了岁月洗礼的母亲脸上充满着欢笑,也活得更洒脱和通透。
  母亲的善良体现在她的一举一动之中。虽然家里穷,但凡有点好的饭菜,大多由我父亲先吃,然后由子女一起风扫残云,剩下一点汤水她最后吃。
  有人曾问这位老寿星的长寿秘诀,我在母亲一生的经历中体会到有五条:一是良好的心态,母亲始终乐观面对人生,笑口常开。二是勤劳善良,母亲的一生是劳作的一生,即使她已是九十高龄,仍到田里劳动,乐此不疲。劳动既能活动筋骨,又能收获果实,获得心灵的满足。三是粗茶淡饭,母亲早年经常是经年不知肉味,晚年生活条件好了,仍然是地瓜粥配咸鱼。四是不辍劳作,母亲将操持家务作为人生的爱好,至今仍对早年旧事记忆犹新。近年就是连交水电费这种杂事都亲力亲为,对于来往的账目极为清楚。其实这是一种锻炼脑力的行为,人之长寿的关键就是有一个博闻强记的健康大脑和勤敏的脑力思索。五是有自己的爱好,母亲自始至终保持着对闽南戏曲的爱好,这是她晚年的精神依托。每年看村里的社戏,是她最高兴的时分。她会早早地来到戏台前,从头看到尾。有次下雨,大多数人都跑了,母亲仍端坐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持平常心,做平常事,我想也许这就是老人家长寿的秘诀。
  回首往事,母亲在这近一百年艰辛而崎岖的路上,记载着她那不倦的身影;岁月的车轮碾过她那匆匆的脚步,似水的年华刻下她历经的沧桑。而母亲于艰难岁月之中体现出的宝贵精神和勇气,充分体现惠安女的坚韧不拔、勤俭持家、克己待人、温柔善良的品格,这将成为鼓舞我们家族的精神力量。(郑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