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双减”东风吹进矿区几家欢喜几家愁
文章字数:1,443

  盼望着,盼望着,“双减”政策来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脚步近了。10月16日,福建煤电公司龙潭煤矿综合办管理员林莉说:“‘双减’落地两个月,喜忧参半,这次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文件规定得很细、很实,对矿区孩子、家长的影响不一。”
  “现在高中没考上只能读技校、职专。我大儿子林俊伟今年13岁,在龙岩七中读初一,之前每年都要花不少的钱在校外补习。‘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没有了培训,也没有了写作业写到深更半夜的情况,降低了育儿成本。但是我只能自己教,每天放学后督促孩子上《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里面有各学科的指导老师在上视频课。孩子自控能力差,在网络时代,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诱惑力太大了,减轻作业负担后有了充裕的时间,要防止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性,沉迷于游戏。所以每周末我会花一个上午的时间,陪孩子去图书馆读书,不限制他要读什么,他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再借一些书回家看。在我的督促指导下,孩子学习成绩有了进一步提高。现在家长还能做些什么呢?选择是自己教,很难,选择请家教也不适用于大多数家庭。”说起孩子,林莉挠了挠头,显得有些焦虑。
  林莉认为,“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成了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双减”之后,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拼家长,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决定了孩子未来在哪条赛道。都说初中学习是“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高下,初三天上地下”。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初中三年学习生涯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赛道,所以,她准备提前挖掘5岁小女儿的潜力。
  采二队职工余亮生介绍,2005年他到龙潭煤矿上班后,妻子汤燕燕就一直在龙潭镇超市上班,月收入只有1800元,这个月开始到龙岩卷烟厂坎市打叶复烤厂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余亮生的大女儿今年18岁,在坎市中学读高三,还有一对年龄15岁的双胞胎女儿在龙潭中学读初三,上半年给3个孩子上了不少补习班,无形中多出一笔“冤枉钱”。8月底,矿里决定从一月份开始,每个月给工人提高1000元工资,并补发了8000元。
  余亮生的小女儿高兴地说:“父母培养我们三姐妹不容易,我们不用去参加任何的校外培训班了,把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我们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要上重点中学难度大,但念普通高中是完全有把握的。前几天,爸爸妈妈说,‘双减’后,广告上的‘学区房’在龙岩市区成了‘学校门口的房子’,二手房每平方米降了0.8万元,少了培训费,加上他们的收入增加了,可以考虑在龙岩市区买套二手房了。”
  行政股水电管理员游章泽表示,今年龙岩市第一年实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严格控制各50%录取比率,许多家长压力很大。他和在矿里当保洁员的妻子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辅导今年初中毕业的大儿子游焜的作业。龙潭中学实行封闭式管理,游焜每周只有星期日在家,读书也自觉,所以“双减”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七月份,游焜以总分662分的成绩考上永定一中。
  游章泽的小儿子游贺斌今年9岁,在龙潭中心小学读二年级。学校规定,中午和傍晚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要有2个小时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或参加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这也是“双减”带来的好政策。放学后学生在学校做作业,中午在学校就餐、午休,他傍晚下班后接孩子回家。8月1日开始,龙潭煤矿取消了上夜班,他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孩子,孩子们完成作业后就可以到广场上玩耍、嬉闹。
  (林矩鸿 陈思忠 摄影报道)
图为余亮生一家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