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检修员的“风车情怀”
——记福能新能源公司维检中心第一项目组
文章字数:1,114

  在莆田后海渔村,在仙游塔石顶,在泉州的最东极小岞风车岛,一座座白色的巨型风机高耸入云,缓缓旋转,这里天空湛蓝,海风扑面,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来。但其实,这里也有你想象不到的艰苦环境和荒凉孤寂,福能新能源公司维检中心第勤勤恳恳的老班长
  维检中心第一项目部项目经理乌海强,是2008年公司成立之初就来到风电场的“老班长”。作为一名党员,尽管项目部管辖风机多、场区分散、任务艰巨,但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初心使命,将对新能源事业的热爱,化作自己工作的动力
  乌海强积极发挥项目部领头羊的作用,利用自己丰富的检修经验,带领第一项目部检修员们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他精心编制检修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检修工作方案、严格履行各项安全措施。此外,他针对风机定维工期短、任务重的特点,组织各场区抓进度。每次台风来临前,都要完成所管辖的五个风场共计128台风机的定维工作、风机安全链测试及齿轮箱内窥镜检查等工作。
  谈到家乡,老家在陕西省的乌海强也难掩思乡之情。由于项目部事务繁多,加上疫情影响,让本就遥远的归家之路更加困难。这些年来回家的次数少,对于远方父母的叮嘱,他既感动又愧疚。
  得力干将的好搭档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怀着这份信念,欧昇明来到了福能新能源公司成为了一名检修员。
  初到风场时,起早贪黑成为欧昇明的“必修课”。白天跟着检修班长爬风机,处理故障;晚上翻看图纸,学习风机系统知识。几年下来,他已是一名风电场的场区负责人。每天,他不仅要协助项目经理落实好各项工作部署,晚上还要整理当天工作内容,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风机后台报出故障时,常常放下碗筷就赶往现场。披星戴月,日夜追逐,这是他每天生活的最好概括。
  在岁月的打磨下,欧昇明从一个满头黑发的精神小伙,变成毛发稀疏的中年大叔。他笑着说:这就是我为了新能源事业奋斗过的证据!
  未来可期的新成员
  李国锦、苏峻超、陈咏林是项目部里的“新人”,一毕业就来到了风电场。
  草山风电场升压站地处偏僻,出行不便,采买基本生活物资都需要驱车几公里的崎岖山路到村镇。来之前,他们也曾幻想上班的无限美好,现实却是颠簸崎岖的石子路、地处荒山的孤寂感、举家团圆的时刻却仍在风机上处理故障……
  “初来乍到的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短短几个月,这几个小伙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各司其职了。项目部负责人赖诗剑说,他们任劳任怨,敢于拼搏,他们的身上充满朝气和正能量。
  一代又一代风电场检修员,薪火相传,用吃苦耐劳的精神,扎根一线的岁月,成就自己人生中独特又精彩的篇章。
  (王俊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