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09年就来到了龙潭煤矿。说真的,这十几年龙潭煤矿从企业规模、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变化真的很大。”8月25日上午,在福建煤电公司龙潭煤矿办公楼前,综合办孙玉秀指着成片的绿地和点缀期间的各色小花,充满自豪地介绍着。用她的话说,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私家车的变化。10年前龙潭煤矿的私家车屈指可数,不超过10辆。现在龙潭煤矿的私家车已经有100多辆,足足翻了10倍有余。
“过去这十年,龙潭煤矿的发展其实依托的是绿色矿山建设平台,搭乘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列车。”谈及企业发展历程,龙潭煤矿党委书记林思益深有感触。龙潭煤矿近10年来虽然没有像煤电公司其他单位那样经历一次次改革带来的强烈“阵痛”,但煤电公司的每一次改革都会带给龙潭煤矿同频共振的传导。
从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黄金期间,煤电公司经历了“巅峰时刻”,仅10年间共上缴资金17.9亿元,是原福能集团权属企业中上缴资金最多的煤炭企业,为整个福能集团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从2013年到2022年开始,煤电公司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之路,企业发展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考验。矿井持续关闭、产能大幅锐减、最高时达8亿元的负债、大量富余人员待分流安置、6000多名离退休人员要管理……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依靠集团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凭借着煤电人的自强自信,煤电公司10年跨越了深化改革、安定稳定和转型发展三道大坎,硬是通过攻坚克难,把艰难险阻的发展“蜀道”变成了今天锐意进取、大步前行的平坦大道。十年间,煤电公司用优秀的业绩交出了一份深化改革的完美答卷。
从2014年开始,为了响应国家和省政府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求,煤电公司陆续关闭生产矿井,先后关闭(停)了11对矿井,产能从最高时的230万吨/年缩减到了如今的60多万吨/年,是原福能集团五家原煤单位矿井关闭退出力度最大的企业。2013~2020年,先后关闭(停)了苏一煤矿、田螺形煤矿、富岭煤矿、瓦窑坪煤矿、培丰煤矿、牛栏山煤矿、苏二煤矿、坑柄煤矿、铜锣坪煤矿、高陂煤矿、昌福山煤矿,还先后关停撤销了龙岩发运站、龙岩机械厂、永定机械厂、永定供电公司、苏邦车队、永定车队、红土地酒店、凯乐酒店等单位建制。
矿井关闭和产能锐减带来的成本上升、费用增加问题,再加上每年数千万元的贷款利息支出,当时的煤电公司生产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扭转这种局面,是煤电公司面临的“第一道坎”。为了跨过这道坎,煤电公司上下一心,从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开始,通过强化精细化管控,实行“一矿一策”,深挖内潜,开源节流,连年超额完成集团考核指标。在集团大力支持下,该公司盘活资源资产,通过产能置换、盘活闲置土地、落实关闭矿井政策、争取中石油管道压覆补偿、舞活销售龙头等开源节流措施,不仅还清了8亿元的贷款且还有存余,公司从过去的每年支付利息3000多万元,到2021年实现利息增收2000多万元,彻底扭转了靠贷款维持生产经营的局面,生产经营管理持续向好。龙潭煤矿、翠屏山煤矿两对骨干矿井逐渐形成并保持安全生产好、经营管理好、安定稳定好、绿色矿山建设好、职工群众评价好的“五好”态势。
矿井持续关闭带来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大量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这是煤电公司面临的“第二道坎”。从第一对矿井关闭开始,煤电公司便采取“内退养人,取现走人”“转岗培训,调剂用人”“牵线搭桥,联姻嫁人”“并岗撤庙,缩编减人”等分流安置措施,平稳分流安置了关闭矿井富余人员达6800多人次。在册职工从2011年最多时的900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3000多人。在整个分流安置过程中,煤电公司依托“2241”(“两深入、两贴近”和“四联一清单”)思想工作法,因情施策、对“症”下药,化解了一个又一个职工矛盾,满足了职工的合理诉求。矿井关闭分流安置人员期间无一人越级上访,整个矿区实现安定稳定。
作为煤炭企业,矿井的持续关闭带来的另一个迫切问题就是转型发展,这是煤电公司面临的“第三道坎”。几年来,煤电公司在集团公司的统筹部署下,通过持续不懈地跑市场、深调研,积极推进转型发展。2018年开始,煤电公司利用原培丰煤矿关闭矿井投资兴建了华东首家以矿山旅游为主题的福建省煤矿遗址公园。自2020年试运营以来,共接待各级政府、部门和集团兄弟单位等200多批次6000多人次,得到了参观人员一致好评。同时,煤电公司还着力推进了红炭山健康养老基地项目建设,目前首期养老地产“锦山壹号”正在热销。率先完成了第一批矿山土地复垦指标结算并在集团首次交易成功,收入2528.4万元。拓展煤电协同发展业务,承揽龙安热电运维服务项目和鸿山热电卸煤清舱与保洁项目,成立了泉州分公司。接下来,煤电公司还将持续寻找新的转型项目……(林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