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花参加全面核酸采样
田芳萍查看患者静脉输液局部皮肤情况
黄美玲为患者配制静脉营养液
陈巧珍为患者进行艾灸治疗 10月下旬以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福州这座城市按下了“慢行键”,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总是有人“越是艰险越向前”。在福能总医院,有这样一群年轻的“战疫天使”,她们闻令而动、逆行奔赴,24小时吃住在医院,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连续16天吃住在医院
她说“年轻就是要多吃苦”
福州此次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因“黄码”或者小区封控无法到岗,一些科室人手紧缺。福能总医院内科护士陈云花没有犹豫,提着行李住进医院。截至目前,她已连续16天吃住在医院,除了正常工作排班外,哪个岗位缺人,她就在哪个岗位顶上。
陈云花是内科系统团支部书记,也是同事眼中一名“特别能吃苦”的“95后”。疫情发生以来,她带头响应号召,加入了“战疫”青年突击队,支援社区全民核酸采样工作。
脱下防护服,陈云花满脸通红,青春的脸庞勒出了深深的口罩印痕,她从未抱怨过一句苦和累。难得的休息日,她也不停歇,主动报名参加了团省委组织的志愿活动。11月7日清晨5点,天还没亮,她就从医院出发赶往志愿服务点。作为社区志愿服务者,她引导群众有序查验健康码、测量体温。
护理工作、志愿服务连轴转,陈云花在忙碌中有了新的人生感悟。她说:年轻就是要多吃苦,多付出,正像一本书中所写的那样,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舍小家顾大家
她说“这是为更多家庭守护安宁”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医护人员都要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疫情之下更是如此。”10月29日,内科护士田芳萍将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婆婆,毅然住进医院,她和其他护士收拾出一间空病房,作为特殊时期的“职工宿舍”。
田芳萍是一名“90后”护士,今年是她工作的第12年,工作中的她专业技术过硬,对待患者尽心尽责,是科室里的护理骨干,还是内科护理总带教。但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却有些“不称职”。
“妈妈,弟弟伤口上的‘钉子’还在肚子上。班外时间,田芳萍会和两个孩子视频连线,视频里,还在上幼儿园的姐姐“萌萌”地向她“汇报”着弟弟的情况。
原来,田芳萍的儿子前不久刚做完疝气手术,伤口的吻合器还未脱落。对于选择“不回家”的妈妈,两个年幼的孩子并没有责怪,在他们眼里,
妈妈是“打败病毒的女英雄”。
与此同时,田芳萍的丈夫
同样坚守在防疫一线,一直值
守在高速卡口。夫妻俩舍小
家、顾大家,田芳萍说:虽然
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但我们所
做的是为更多家庭守护安
宁。疫情阴霾下她们传递“温暖和希望”
1998年出生的综合病区黄美玲,是福能总医院年纪最小的一个护士,但年轻的脸庞却透着坚毅和勇敢。疫情之下,她和同为护士的室友陈巧珍带着满腔热血,从宿舍搬到了医院。
“核酸采样时,很多萌娃主动道谢”“住院患者总是主动配合我们查码、采样”“护士姐姐们每天都给我们送爱心早餐”……虽然护理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从黄美玲的话语中没听到一句“苦”,流露的都是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收获的满满的“甜”。
心理科护士陈巧珍也是一名“90后”,一双笑眯眯的大眼睛让人倍感亲切。疫情当前,她特别注重心理防“疫”,每当忙完护理治疗工作后,她会尽量和病人多沟通,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
“心理患者的情绪非常敏感脆弱,非常时期,也许一个微笑、一句关怀就能把温暖和希望传送给大家,我希望所有人都充满能量和信心。”陈巧珍说。
“福州这座城市‘生病’了,可我依然爱它,希望疫情过后,春可期,疫可除,人团圆,举国安。黄美玲在本中写下愿望。
没有人生而英勇,只因一身白衣的使命,让他们义无反顾逆行奔赴。在福能总医院,还有很多像她们一样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所医院,热爱这座城市的“白衣战士”,他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考验,让生活尽快回归常态。
(陈蓝天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