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在我老家,有冬至这天吃汤圆的传统习俗,汤圆是冬至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搓揉而成的圆形“小球”,里面一般会加入黑芝麻、花生等辅料,吃起来甜甜糯糯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寓意“团圆”“圆满”,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家乡还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用汤圆来祭祖,也可以互赠亲朋,联络乡邻感情。
在龙岩,冬至前家家户户开始忙活起来包冬至包,龙岩话叫“鬼糕”,客家人称之为“艾粿”。因为在冬至包的皮里加入艾草,会有一股青草的清香,味道独特,是龙岩美食文化之一,听说在明朝起民间就开始流传了。冬至包的馅料各家不同,口味可以多种,里面可以搭配冬笋、香菇、梅菜、炸豆腐、萝卜丝、虾米等。冬至包的皮的做法也有讲究,冬至皮的米粉,是取用糯米和大米按照四比六的比例搭配,在碾米之前必须浸泡一夜,第二天才可拿到加工厂磨成米粉。婆婆呆在龙岩多年,也研究出自家口味,三角形的,里面配料是冬笋、香菇、五花肉;饺子形的,里面包着梅菜、五花肉。蒸熟后,掀开蒸笼,清香扑鼻,热热的一口咬下去,嘴角就滴出一串油,里面的肥肉咬着吱吱作响,柔韧外皮有着艾草的清香,这是冬至包的特色与美味,配上一碗鸡汤,我一口气连吃了三个。
这几年,总会寄一些给我弟弟,他十分喜欢吃冬至包,在福州上大学,带去给同学们吃;上班了,带去给同事们吃,都说喜欢吃这种墨绿色的包子。
冬至是团聚的日子,充满希望的日子,家中的亲人期盼着远行的人归家,远行的人也会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思念家人。今年的冬至,你回家了吗?(黄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