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在磨炼中韧性成长
——记能化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陈兴荣
文章字数:1,392
陈兴荣在基建箱变处清理水沟

  “我们这拨人心里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能看山是山,要尽量把各自的能量都发挥出来。能化集团先进工作者、新材华安公司工程部陈兴荣回望过去的一年后感叹,自己满满的收获不在于他一个人,而在于整个团队。专注和执着
  2020年9月,陈兴荣刚从煤矿走出来,顿感天宽地阔,但很快就被项目建设的诸多问题困住了。不过,他骨子里有着福建人敢拼爱赢的精神,加之在煤矿沉淀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品质,很快就调整好状态,迎接全新的挑战。
  环境变化,角色转变,但学习一直是陈兴荣的主旋律。项目前期,要对接很多设备厂家,一开始都是我听他们说,就像听广告一样,每一种都很好。为了真正了解符合我们项目的设备和工艺,我开始钻研机制砂设备,从矿石物料对设备的要求、生产工艺对设备的选型、技术参数、适用性、稳定性等进行系统学习。后来有一次,我谈到设备和工艺匹配性、优缺点,厂家人员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说我懂行。其实,每一次实践都是对学习的检验。
  “他这荣誉受之无愧,他们办公室天天晚上灯都是亮的,经常十一二点了,他还在那里。他身上的这种执着带给人一种踏实感,带着你进入那个情境之中,让你完全相信奋斗有意义。”综管部经理陈炳森如是说。磨砺和突破
  加工区初步设计方案先后优化了十来稿,每一次陈兴荣都要对设备选型、技术要求、布局设计等内容是否满足后续生产需要进行详细论证,并及时对接设计团队,了解对方思路,综合双方意见,提出我方要求。因加工区地块上涉及高压线路、铁塔等电力设施,定稿前的设计方案中未能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要求进行保护,会造成迁移高压铁塔增加费用,为此陈兴荣多次现场踏勘,经过详细论证之后,提出合理的优化布局建议,不仅避免了迁移高压铁塔,还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
  为了不让自己负责的工作成为项目推进的短板,陈兴荣果断选择改变自己。他不断接受新事物,然后相应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快速适应并做好平衡。去年,各地疫情不断暴发,他仍然随叫随到,跟着团队先后到宁德、福州、广东、浙江等地参观考察。过程中,他怕内容记不住,不断拍视频、拍照、录音,随身带了好几个充电宝。回来后,又花大量时间来整理这些资料,并琢磨消化,将学习心得转化为调研报告,为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生产布局和加工区总包招标等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随着运矿运废道路的全面贯通、基建电源投入使用,加工区初设方案、永久供电线路方案、供水取水点方案及EPC总包单位确定,项目已现出黎明之光。
  成长和转变
  “工作25年,也到了不怨天不怨地的年纪。这两年,我常常围绕一些技术问题与团队探讨,与设备厂家、参建单位沟通交流,进行各种形式的调研学习。我以前不太擅长交流,工作中这些实实在在的磨炼把我变成一专多能的全新的自己。陈兴荣感叹自己在新材公司的成长和变化。其实,这几年,他还练就了一层功力,那就是越是火烧眉毛、越是人声嘈杂时,他就越从容淡定。事实证明,平和的心态可以战胜一切挑战,必胜的信念可以消除一切焦虑。
  “他非常脚踏实地,即使觉得自己对的事情,也不会非要争到赢。我们常常相互鼓劲,每个人都先做好自己,很多事情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已晋升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原工程部经理夏新国谈起他们一起并肩战斗、互相鼓励着前行的日子,很是欣慰。(袁道霞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