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抖音看到各种关于“助人为乐”的视频。夜色下,上下滑动之间,感动涌上心头。
看着这些特别充满“正能量”的视频,以及想到晃动在视频背后的那些特别朴素的身影,不由自主地眼角湿润。
他们是信奉善行的一群,他们也都是小人物。
在泉州,三轮快递车在路口侧翻,满车快递散落一地,消防车上跳下一群“蓝朋友”帮忙;在山东济南,女子断掌情况危急,交警全程开道仅用14分钟送医;浙江最美22号接警员朱琳,温柔耐心开导“情绪崩溃”的陌生人,给予他黑夜中的一束光。
“尽管这个世界已经千疮百孔,总有人在缝缝补补。”他们不图回报,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给予这个社会“温暖”。这年头,他们是那样熟悉,就如半个世纪前的“雷锋”。
看见解放军叔叔敬礼问好,遇见拉车的大叔推上一把,虽然看起来很傻很天真,但是我们90后的童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学雷锋,树新风”这句贯穿我学生时代的口号一直激励着我力所能及地做点好事。但近几年,某些地方呈现出的极个别现象,譬如“见倒不扶”,甚至“冷漠旁观”。
针对这样的现象,网友们也进行过激烈的探讨,譬如眼下社会法制不健全,个人权益难以保证,极易导致善行受诬,所以“助人难”迫使大家也只能“自扫门前雪”。
确实,社会的发展也令人的思想愈加复杂,有时候,人在道德的层面上已经看不清自己的面目了。“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舍小我为大我”这些让人感到热泪盈眶的热词,在人心深处越来越渺小。
好在这些年国家对“价值观教育”力度越来越大,仍然会有“活雷锋”不顾众多讥笑,坚持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我想,只要每个人能做到心怀感恩,“雷锋”们的笑容会愈发灿烂的。
《礼记》说“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若要保持春色的永恒,关键还是“不怠”的普及。不是几个人的不怠,而是所有国人的不怠;不是小人物的不怠,更是大人物的不怠。(翁郑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