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十年相守见证成长
——记大蚶山风电场投产十周年至今坚守人物
文章字数:1,145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十年前的3月15日,福能新能源坐落于深山的大蚶山风电场场区门口,随着一辆工具车缓缓停下,场站负责人林场长对着几位青葱少年说:玮彬、剑斌、钱君,以后这片山头就是你们工作的地方了。

初识

 
  望着山头上零零散散崭新耸立的风机,少年们的脸上流露着似惊喜似彷徨、还夹杂着几分兴奋的神情。
  对于刚出象牙塔的少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新奇的世界。年轻人的热血和对风机的新鲜感让他们不知疲惫地往返于风机与场区的崎岖山路之间。由于当时还未配备风机免爬器,每次检修都要徒手攀爬数十米的爬梯,保障安全的也仅仅只有那根手指粗细的安全绳,所以在集中精力的同时还要付出大量体力。每次检修结束,望着恢复旋转的风机,他们心中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毕业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是一段人生新篇章的开始。彼时刚毕业的的林剑斌感慨,我仔细思考过,究竟什么是我想要的、并且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目前好像已经找到了。 
  

成长


  “刚上班的那段时间,满心都是迷茫。钱君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能跟着师傅依葫芦画瓢地操作,一旦操作中出现突发状况,便干等着别人来修,像“天书”一样的结构原理图纸,更是令他望而生畏。
  涓流汇海,聚沙成塔,成功源于梦想坚持的力量。为了快速成长,几个年轻人每天围着风机和设备转,不懂就查阅书籍、请教师傅,有时会为了一个小问题组团留在现场不断研究,甚至在工作之余集体自学起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安全监控系统等专业知识……这股子钻研劲儿,也让当初的几个年轻人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工和场站负责人。

贡献

  得益于莆田市秀屿区丰厚的风力资源以及科学的选址规划,十年前的零散风机陆续增添了新的伙伴,装机数达到了99台,总装机容量达到21.5万千瓦,十年累计发电量达到45亿千瓦时。现阶段年均发电量8亿千瓦时,可节约25.5万吨标准煤,减少72.5万吨二氧化碳、12.15万吨灰渣、380吨二氧化硫、348吨氮氧化物排放,为约80万人提供每年所需用电。
  有为才有位,从“小白”到“工匠”,如今任福能新能源维检中心风机专工的卢玮彬说:检修工作就是要受得住辛苦、耐得住寂寞。而他对大蚶山的无限深情就如扎根的风机,根植于厚土,不断积蓄着能量。在他们的带领下,该项目部也多次获得省、市级“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
  十载光阴如流水,难凉少年热血心。波光明灭,时间匆匆走着,一刻也不停歇。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成熟的印记,99台风机也见证了他们3000多个日夜的付出与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不悔的青春奉献给新能源电力事业。(林剑辉摄影报道)

图为2013年青涩的少年合影

十年前大蚶山风电场投产时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