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七点,一排排候车的身影唤醒了城市的一天。他会准时出现在车站,与同事们相聚,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个子不高,一身蓝色工装,平时话也不多,站在人群里一点也不起眼。简单的寒暄后,厂车如约而至,安安稳稳地载着工友们驶向厂区。
车上,大家时不时地交头接耳,有的在谈论昨晚追剧情节,有的在分享儿子考了好成绩的喜悦心情……而他总是笑而不语,习惯性地拿出手机,刷着“学习强国”。
当厂车缓缓停靠在厂区门口,工友们依次快速下车,他也随着人流疾步走向车间。工段室里已是座无虚席,工友开始小声讨论着今天的生产任务,他坐在前排,认真听着工作安排,拿笔仔细记下待办事项。
他是技术骨干,任何疑难问题,只要交给他处理,都能迎刃而解。今天的班前会上,得知一台设备出现了故障,因为还有一批急单要赶货生产,他的眉宇间显得有些焦急,不停地思索着解决故障的办法,几套不同的维修方案不停地在他脑子里“翻滚”。散会后,他箭步如飞,向着故障机台匆匆走去。
他来到停止不动的庞大而复杂的机器面前,像是站在手术台旁的医生,根据设备运行原理,参照着实践经验,点两三个得力干将,布置任务,协调方案。
观察运转、耳听声响、鼻闻异味、手摸温度……在他眼里,设备早已不是别人看来的生铁硬钢,而是一位负伤亟待救治的患者。每一项检查,他都细致入微,当大家还在为找不到症结一筹莫展时,他已敲定最终方案。
蹲着身、拱着背、埋着头,扳手、钳子、螺丝刀……简单的工具在他的手里轮番上阵,对设备的那份执着与真诚,化成一股醇厚的温暖,传递到手中冰冷的工具上。卸下来的螺栓、生锈的销子,他全部收进工具箱里留以备用。他说,节支降耗,就是要从这一点一滴做起。
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一点一滴划落下来,他不以为然,身上的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背,他浑然不觉。他只在意与时间赛跑,为生产保驾护航。不知过了多久,机器再次轰鸣起来,昭示出活力依旧,他才如释重负地露出了笑容。
走出车间,欣赏着从一幢幢厂房间斜射下来的夕阳,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坐上厂车,傍晚六点,到达下车的站点,他与同事们在路口挥手道别。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每天如此,他却依然欢喜,依然这样奔波着……他是谁?他是奋斗在我们企业一线车间的工人的缩影,用臂膀和智慧撑起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他们是产业工人立足岗位,用行动感恩企业的勇毅身影。(蔡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