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又到农忙“抢收”时
文章字数:85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又到大暑时节,也迎来最为宝贵的丰收时节。
  儿时夏日的清晨,我背着书包和同学们走在通往学校的乡间小路上。记得那时,随处可见的稻谷已经长得高高的,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意味着农忙“双抢”即将到来。回忆儿时农忙,不禁让我深深陷入亲历丰收的景象。
  在我小时候,农村已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我家5口人分得约9亩水田,父亲在外地煤矿工作,家里农活就全靠母亲主持。有一天清晨,母亲请来亲友和邻居一众带着我和姐姐们一起参加了收割稻谷的“抢收”活动。这是当时村里的一项传统,收割时集中劳力,挨家挨户交替进行,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大家手持镰刀,脚踩在稻穗间隙里,开始了收割。临近中午,阳光像刺猬般火辣辣地照射着,妇女们躬腰挥洒汗水,熟练地一手抓稻杆,一手握紧刀把,锋利的刀刃在稻杆根部整齐割断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一鼓作气割一垅到田头不伸腰。我抱着割下的稻谷一束束地堆放在打谷机边上,体壮的大伯眯着眼一脚踩着打谷机,将稻穗放到滚轮上,尘土飞扬中,谷粒飞脱到谷桶里,姐姐迅速清理着丢弃在一旁的桔秆,捆成一扎扎堆放,谷桶满了,再用箕畚把稻谷装进箩筐里。
  大家顶着烈日炙烤,豆大的汗水不停往下滴,打谷机“嗡嗡嗡”的强劲声有节奏地一浪高过一浪。就这样,忙活一整天如期完成了收割,太阳已经西斜,天空渐渐昏暗起来。母亲根据大家的肩挑力,分装着箩筐里的稻谷,每人挑起一担沉甸甸的收获满载而归,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双手扶住扁担绳索两头你追我赶,丝毫没有感到疲倦。
  回到家门口,年近七十的奶奶踩着矫健的步伐早已准备好了晚饭,等待我们归来。我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盛夏可口的饭菜,谈笑间,快乐洋溢。
  第二天,趁着太阳高照,奶奶忙碌地铺着谷笪,帮着母亲将收割的稻谷晾晒起来。我看着母亲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对她的敬佩和感激。身体柔弱的母亲用辛勤劳动和智慧,支撑着整个家庭的生活。
  儿时的农忙,是一段辛勤劳作的记忆,更是一段难忘的成长经历。虽然辛苦,但每一次收获的喜悦都让我感到充满生机。(张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