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降本增效我先行
文章字数:2,343
  日前,集团部署开展提质增效和提速攻坚两个专项行动。如何扎实推进两个专项行动,需要全体员工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拿出对策,亮出实招,多种形式推动专项行动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为深化对两个专项行动的理解,本周特别推出《降本增效我先行》互动栏目,欢迎大家结合所在公司的实际情况,分享提升企业运营效益的妙计良策。
  当前,集团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提质增效和提速攻坚专项行动。笔者认为,要取得专项行动成效,务必结合实际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
  一是在质效管理上做“加法”。今年,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们无法改变市场,但是可以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优化生产环节,规范生产流程,加强过程管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精细化管理带来质效提升。
  二是在减亏控亏上做“减法”。对于亏损企业,要想方设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重点抓好减亏控亏工作。要加大形势任务宣传,引导干部职工过好“紧日子”,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做好财务预算,减少非生产性、非必要性开支,强化效益优先意识,努力增收节支,多方开源节流,将减亏控亏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在工作效率上做“乘法”。要围绕企业经营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进一步优化生产或服务环节,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减少影响进度、效率、质量等制约因素,推进各有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高效率、快节奏、共联动的运行机制。
  四是在问题解决上做“除法”。认真分析影响提质增效和提速攻坚的关键问题,分析原因,找准根源,精准施策,及时解决问题、去疴除弊。对于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党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职工群策群力,为企业改革发展多做贡献。(华厦设计院 刘志伟)
  面对当前社会整体生产经营形势愈发严峻的现状,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培养“主人翁”意识。把提质增效纳入职工培训,深深植入“爱企如家、兴企有责”的观念,推动职工在工作中主动作为、履职尽责,自觉进行成本管理和节约资源,有效减少不必要支出。同时畅通沟通渠道,零距离”倾听职工诉求,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职工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
  二是坚持适才适岗原则。加强人才动态管理,最大化发挥人才潜力,通过调整岗位、业务培训、定期考核等方式,提升职工工作能力及办公效率,避免配置不当、人才闲置,实现人才增效。
  三是严格安全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源头跟踪”管理,紧密关联安全质量同职工的联系,推动全体职工牢牢树立“保质保量”的意识,避免工程或日常工作大量返工,减少额外消耗及时间,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联美公司 许雪玲)
  2023年以来,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建材控股厦门混凝土公司响应能化集团提质增效提速攻坚专项行动要求,严格落实建材控股公司工作部署,多管齐下推进降本增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单方生产成本较年初降低16.53%。
  一是降低原材料成本。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变化,积极主动与供应商协调谈判,及时争取最大优惠。
  二是优化配合比。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合理优化配合比,并积极走访周边搅拌站,加强交流,为配合比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三是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细化优化管理制度,提高人员技能,并通过合理调配,减少生产过程浪费。
  四是数字赋能。结合二维码技术开展现场设备维护巡检,提升设备维护保养水平,从源头上降低生产线维修费用,并进一步开展“一机双控”、地磅无人值守称量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应用,通过数字赋能提高生产效率。(建材控股 陈祺)
  邵武煤业公司全面贯彻集团“两个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围绕降本增效“着力点”,找准精益管理和科技创新“切入点”,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攻坚举措,公司生产效能达到闽北地区非煤矿山领先水平,为实现年度生产经营指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精益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基点。羊角尾矿成立成本管控工作组,召开成本管控对标管理分析会,明确了成本管控抓哪里、怎么抓,在全矿构建起与绩效考核、财务审批挂钩的成本内控机制,实现对原矿产量、入选品位、抛废率等各项成本指标的全面管控,矿井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把科技创新作为降本增效的重点。羊角尾矿组织专技人员“走出去”学习调研,科学制定设备技改、工艺优化等改革方案。井口自动分选、污水处理、泥浆回收一体化系统整体投用后,将实现有限空间原矿自动高效分选和污水零排放;选厂已完成浮选系统及工艺优化升级,实现矿石充分回收,精粉产量翻番突破,矿井生产效能、挖潜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邵武煤业 赵芯)
  雁石发运站降本增效的项目主要有成本管控、煤炭监管、煤质配比三项。如何将这三个项目做好,使得该站运营效益见行见效?我思考了以下几个举措。
  一是成本管控,一分一毫需精打细算。首先,我们要提高安全生产人员、煤炭运输驾驶员的安全环保知识,在安全检查和规范操作上下功夫,避免安全、环保等工作失误造成的赔付支出。其次,我们要提高机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修旧利废上下功夫,避免因为不会修、不会“废物变宝”造成的生产设备支出和其他支出。第三,我们要提高全站人员“过紧日子”的节约意识,必要时可以出台成本管控考核文件,从降本、修旧利废等数据上见行见效。
  二是煤炭监管,一点一粒需颗粒归仓。成立煤炭回收小组,做到煤炭监管无事故、库存盘盈不盘亏,从煤炭监管、盘煤、库存等数据上见行见效。
  三是煤质配比,一丝一毫需仔细精准。做到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按照制度考核,不出现煤质事故,从煤质效益数据上见行见效。(煤电公司 朱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