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年的中秋带着一身的热情同国庆节撞了个满怀,当国旗飘扬与月饼飘香交融在同一时空,双节碰撞出的火花瞬间遍布满地,让人不禁感叹万分。
“皓月当空”与“红旗飘扬”。玉兔东升,把诗词歌赋绵延至今,把游子相思串联千载。千年前,文人骚客们最喜借月生情,有张九龄抒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苏轼期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杜牧寄托“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如今,月亮还是那轮月亮,江山不再是那个江山。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五星红旗自由飘扬,中华儿女自信昂扬,中华民族更是在世界之林昂然屹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女排夺冠、香港澳门回归、北京举办奥运会……五星红旗幻化成民族“代言人”,出席并见证着每一个历史性重要时刻,而我们依旧向往着那皎洁皓月,于是把“嫦娥奔月”变现,把“玉兔”带上月球,实现了红旗与皓月的咫尺相近。
“天伦之乐”与“举国欢庆”。中秋节蕴意家和团圆,国庆节展现国泰民安,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双节的“偶遇”应该是“小家”与“大家”相互成就、患难与共的依偎关系。如果说“大河不满小河干”的道理谁都懂,那么国家强大与个人利益的基本逻辑又是什么?首先是个人在国家强大庇佑下获得的物质需求,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民生利益,又如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等安全利益;其次是个人因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而获得的尊重需求,高铁“复兴号”、“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等等,“中国速度”“中国长度”让我们充满自豪感和幸福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回家路途上有司乘人员陪伴、扶贫“战场”上有基层干部坚守、国土边疆上有边防战士驻扎……肩负使命的中国人,眼里有山河,心中有家国。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