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煤电公司龙潭煤矿主平硐口,一组特别的“红绿灯”成为过往行人注目的焦点。作为煤电公司众多科技创新成果之一,这组“红绿灯”每年可为龙潭煤矿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龙潭煤矿主平硐是运输人员、设备材料和煤炭的重要巷道,全长约1.1千米。由于运输距离长,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加上电机车调度主要依赖人工进行,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龙潭煤矿邀请公司信息中心合作,成功开发出符合矿井实际需求的井下电机车运行信号系统。该套系统采集主平硐车辆运行状况,并点亮“红绿灯”,从而指引电机车安全高效通行。据分析比较,该系统投入运行后,龙潭煤矿主平硐电机车通行效率提高了10%以上。
近年来,福建煤电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强化创新理念,培养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为抓手,瞄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聚焦企业增收节支,聚焦解决生产难题,聚焦提高工作效率,让创新在矿区蔚然成风,“五小”创新成果取得显著成效。自2021年起,该公司累计取得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10项,数个待立项项目,全部为企业自主研发。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该公司于2022年成立了科技信息和技术研发中心,各基层单位分别设立了科技创新工作小组,以技术研发中心为平台,成立了研发项目组,研发项目组负责适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推动实施。
“这几年,我们研发团队每年都有一到两项科研技术成果投入实际应用。”谈到近年来的科技研发成果,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俞新芳满脸自豪。作为煤电公司科技研发项目组的“老熟人”,俞新芳多次参与并负责了多个项目前期、设计和研发工作。
“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以后,公司每年都会投入一定资金作为科研经费,也可以用来采购部分用于科研的设备。”俞新芳说。从前期一个人跑生产一线,到带领团队克服技术难题,俞新芳经历了许多。技术创新是有挑战的,当时“单打独斗”的俞新芳常常会“走弯路”,研发屡屡受挫,甚至被迫搁浅。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后,公司科技项目研发工作统一部署,投入人力、财力,统一安排技术攻关、应用推广,让技术攻关效果更加显著。
2022年,煤电公司遭遇历史上少有的洪涝灾害,科技研发中心所研发的井下水位监测系统,以数据+画面形式,通过监测井下沟渠水深度和流速,配合监控画面,为矿井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保障。该系统还得到多家兄弟单位的引进使用。
除此之外,已经在3对下属矿井投入使用的高压微雾抑尘系统远程控制软件,通过软硬件相互协作,实现了对抑尘系统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既提升了抑尘效果,又节约了水电;井下运输矿车计数装置,对井下运输矿车自动计数,辅助体现井下采区生产情况,提高井下运输效率。
今年,煤电公司仍有多个科技创新成果正在陆续投入应用。翠屏山煤矿运煤车智能洗轮系统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喷淋系统智能化控制,有效减少冲洗车辆用水量和电耗一半以上;与设备厂商共同研发的矿井供电远程智能计量系统实现了远程、集中、自动抄表以及统计、合格率监测、数据分析、用电管理等功能,为矿井供电系统安全、高效用电起到重要作用;正在研发的井下安全辅助警示系统,为生产安全告警提供自动化保障。(吴超帆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