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老屋的记忆
文章字数:805
  熟悉的小道,两旁的樟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映入眼帘的泥瓦老屋,斑斑驳驳,看似简陋,有点像乡村“布衣老者”的模样。我伫立老屋前,凝望着老屋,眼前又浮现出童年时的点滴记忆,它那清晰的轮廓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对它的依恋情感总是挥之不去。
  老屋是爷爷留下的,它静矗在山边的左侧。自从爷爷去世后,都是奶奶守着老屋。她总喜欢独自坐在大门口,纳鞋底做针线活什么的,一只乖巧的大黄狗,摇头晃尾,始终忠实地陪伴在她身边,这场景连年不变,直到奶奶去世。
  在我的记忆中,冬季的老屋是最温暖的,明净透亮的玻璃窗总是蒙着一层洁白的薄雾,青色的瓦檐下悬挂着许多冰条,像排列整齐的士兵一样,煞是好看。凛冽的阵阵寒风吹过,老屋那厚重木门上的左右铁环便控制不住,时不时就“吱呀吱呀”地扭打起来,那清脆的叮铃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这样的清晨,我总是还在暖乎乎的被窝里做着美梦。习惯早起的奶奶已经开始淘米、洗锅、生火……准备早饭了。等到太阳升起老高老高了,奶奶这才不慌不忙地喊我起床吃早饭。小时候的我,特别怕冷,穿棉袄棉裤,一个劲地喊“冰、冰……”。奶奶只好把它们拿到火盆边上烤,烤到暖烘烘,我这才高兴地把棉袄棉裤穿上。奶奶说我像小姑娘一样娇气,我总是调皮地冲奶奶扮各种鬼脸,直逗得她哈哈大笑。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机,冬日里的夜晚,总是屁颠屁颠地跟着奶奶去邻居家串门唠嗑,年幼的我不经久坐,一会儿就在奶奶的怀里睡意朦胧,呼噜声震天。往往一觉醒来,昏暗的桐油灯下,大人们还在意犹未尽地东家长李家短的热聊着。但夏日的夜晚节目就丰富许多,可以和小伙伴捉迷藏、跳房子、斗鸡,或是躺在院子里长条石凳子上,仰望天上的星星,进入自己个人的“空间”鏖战一番,也是乐趣无限。
  弹指一挥间,离开老屋已经近50载了,我仿佛又回到了时光机里,我心中的老屋依旧矗立在山边,我未曾远去,还是从前那个在老屋里蹦蹦跳跳、懵懂无知的孩童。(郑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