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强降雨刚刚落下帷幕,酷暑高温就接踵而来。面对“高温+强降雨+台风”的多重考验,福建煤电公司坎市发运站努力克服极端天气影响,“战”高温、迎“烤”验,以实际行动诠释保供“排头兵”“顶梁柱”的使命担当,全力打好迎峰度夏“攻坚战”。
烈日下的顽强身影
8月22日上午10点,走进储煤场,滚烫的空气蔓延至车间每一个角落。2名采样员全副“武装”,来回穿梭在煤场内,一次又一次蹒跚地攀爬上高高的煤堆进行煤样采取。此时,他们的工作服早被汗水浸湿,但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煤棚作业环境特殊,现场的温度比户外还要高,一趟采样流程下来,采样员们就像打了“一场水仗”一样,全身都湿透了。采样员吴荣熙说:“越是高温难耐,工作效率就越显重要,即便是再辛苦也要有人去做。只要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累点也没啥。”
在煤场边上,老赵正在给他心爱的铲车“冲凉水澡”,准备下一轮的工作。午后一两点的太阳,正是最毒辣的时候,也是发运最忙碌的时候,只见他们娴熟地挥动铲斗“大手”,一辆接着一辆……虽然驾驶室有空调,但是透过铲车的窗户,还是能看到司机额头和脸上都挂满了黄豆大的汗珠。
铲车司机的工作时间并不固定,下班要根据煤炭发运的情况才能确定,工作起来少则三四个小时,多则六七个小时。然而,即使是如此,老赵却非常乐观,他一边指着自己被晒得黑白分明的胳膊,一边打趣地说他“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很满意,黑皮肤说明自己很健康”。
汗水铸就责任担当
洪金城是火车装车班的一名班长,平日里他和同事们与车厢、钢轨为伴,他们是一群大家不常见的“隐形工作者”。
“呜——”上午11点,当一节节空车厢缓缓驶入装车点时,意味着装车工作即将开始。
午后1点左右,在烈日炙烤下,车厢就像“烫手的山芋”,让人望而却步。此时,装车工人不仅要清理车厢内杂物,还要用铁丝紧固每一节车门,并用泡沫胶填充车厢缝隙,一趟操作下来,早已汗流浃背,但他们却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又马上继续下一道工序。洪金城说:“算下来,一趟10节车皮的车,需要捆绑120个小门和20个大门,就是为了防止煤炭在运输途中出现漏煤现象。”
滚烫的轨道,滚滚热浪让人喘不过气来,地表吸收了烈日的光热后,正以几倍的速度释放着热量。这对装车班瞭望员吴建清来说,无疑是严酷的,即使找到避开太阳的地方,也是酷热难当。但为确保装火车作业每个操作环节安全、保质、高效地完成,他头顶骄阳、脚踩“热土”,站在车厢的最前方,时刻观察着装车状况和人员的工作状态,一趟下来,蓝色的工装服早已被汗水浸湿,衣服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印记”。
“高温确实很消耗体力,但作为一名瞭望员,做好预防的第一道关口,是我的责任。”说完,吴建清从口袋里拿出一瓶藿香正气水一饮而尽。
坎市发运站的职工们不畏高温,斗志昂扬,用实际行动保障着电力燃料供应的安全稳定。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敬业、奉献、坚韧”的工匠精神,也看到了企业文化和精神力量的强大凝聚力。
(林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