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福建煤电泉州分公司:全力以赴单月卸煤量创新高
文章字数:1,963

    “截至8月31日,我们鸿山码头单月卸煤量达112.4万吨,单月卸煤总量从2023年11月的100.74万吨到2024年8月的112.4万吨,单月同比上升了11.66万吨,创单月卸煤量新高。”9月1日上午,从福建煤电泉州分公司鸿山项目部传来好消息。
  这一历史新高是怎样创造的?就如鸿山项目部办公室墙上标语所示:“传承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制度落得下去就特别能战斗
  今年以来,分公司为了强化管理,专门组织全体职工对“四个特别精神”进行学习讨论。在每天的早会上,分公司都会“苦口婆心”,反复强调“管理制度核心在落实,关键在执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始终把制度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了包括“岗位职责上墙、安全风险管控、规程措施落实、作业循环评估、操作指令对讲”在内的“五项”管理制度,要求职工不折不扣落实到底。
  “我们对岗位的职责、标准、流程、风险及各项管控措施等进行了梳理提炼,形成了涵盖卸船机、流机、 保洁、圆堆、转供五个岗位作业流程‘五项’管理制度确认清单,形 成当班日志,职工每班对照制度确认清单……”安全专职林文凯边介绍边翻看每班记录,“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制度落到行动上,否则制度就是白纸一张。”
  分公司规范了“每班日志”“每周案例分析”“每月安全宣贯”等学习培训制度,时间久了,人人都养成了制度管人、流程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人心聚得起来就特别能吃苦
  “小王,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是不是心里有事儿?”8月13日班前会前,分公司副总经理、鸿山项目部经理叶宝春看出卸船机职工小王有些心不在焉。
  “早上我母亲胃疼住院,老婆在医院陪着,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咋样了?”
  “家里有事儿,你早说呀!”在对小王进行个人情绪疏导后,叶宝春没有给他安排当班工作,让他赶紧去处理家事。
  这仅仅是分公司关爱职工、凝聚人心的一个缩影。班前为每名职工测量血压,血压异常者不得上卸船机并予以劝导;码头办公室配备贴心小药柜,备有各种应急药品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事情在分公司不胜枚举。
  只有心气顺了,才能干好工作。在分公司,职工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管、惑时有人解,不管谁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互相关照、尽心帮助,干群之间建立起了真挚的感情。
  目标确定下来就特别能忍耐
  “我们要多到码头生产现场,多巡查、多动脑、多沟通,主动寻找安全突破口,第一时间解决各项生产工作领域中存在的隐患和难点,这不仅仅是我们完成卸煤任务指标的责任和担当,更是我们应对码头工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分公司总经理郑登栋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
  8月19日,码头首艘外轮——承载澳大利亚烟煤的巴拿马籍货轮THYIE9(泰美/08号)成功靠岸,给码头卸煤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梁班长,今天晚上保洁班人员要加班,大家下舱去进行清舱。”20日上午,叶宝春接到电厂工作任务后第一时间与保洁班大班长梁朝钢取得联系。
  “叶经理,我们都没有清过舱,这工作有点难度呀。”梁朝钢一听说清舱立马产生了畏难情绪。
  “这次首艘外轮成功靠岸码头卸煤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外方要求清舱,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完成,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克服,确定了目标任务我们就一定要去实现。”经过叶宝春的耐心解释沟通,后勤清舱工具准备充分,保洁人员齐心协力,于21日中午圆满完成卸煤清舱工作,标志着分公司依托鸿山码头卸煤优势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活力迸发出来就特别能奉献
  在鸿山项目部办公室电视大屏幕上,实时传送着码头当班、每日、当月卸煤情况及相关数据。
  “现在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不抓紧学习就掌握不了设备操作要领,保证不了安全生产。”卸船机班长经纬自豪地说,“每年,公司送我们去培训,去学习、提升技能,这样让我们上班更有底气、更有担当。”
  为让每一个员工都充满活力,分公司不断加强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学习。从岗前培训至岗中培训,从周学习至月培训、季考核,让职工实现时刻“充电”。目前,卸船机29人全部持有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
  码头遇到台风、暴雨是常有的事,每次遇到“疑难杂症”,分公司都会组织管理人员、班组长成立攻关小组,大家边探讨边记录,寻找突破口,直到难题、困难得到解决。
  去年第5号超强台风“杜苏芮”在晋江沿海区域登陆,码头最大风力超12级,台风形成的海浪越过8米高的挡墙,对项目部生产办公场所造成颠覆性的打击。灾情过后,党员突击队、团员先锋队闻“汛”而动,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按下“恢复”快捷键,为恢复正常生产助力加码。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鼓舞着码头全体员工,不断提升分公司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让分公司成为一张转型发展新名片。(赖春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