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绿色’责任我们扛上肩”
——福能集团关闭退出矿井土地复垦项目侧记
文章字数:1,558
  一畦畦稻田连绵不断,稻田里秧苗青青翠翠,一群群鸭子在秧苗间惬意地游着……这是9月19日上午,笔者在永安煤业公司热水复垦项目现场看到的美景。
  如果不说,相信谁也想不到眼前这幅田园风光的美景在数月前还只是一片荒芜的废弃矿区。这里是原永安矿务局车队和防腐厂的旧址,房屋破旧、杂草重生,如今通过复垦开发成53余亩的水田,与周边农田、树木、河流、村庄连成一片,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景观。当地村民高兴地告诉笔者,自从复垦的水田插上秧苗后,已多年未见的白鹭又重返当地了。
  自2014年以来,为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福能集团做出重大战略调整,逐年关闭一批矿井,到“十三五”末将有27对矿井关闭退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如何在实现关闭矿井生态恢复治理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矿区土地?福能集团提出了“能复垦尽复垦”的整体指导思想,成立集团和各煤炭企业推进土地复垦工作组织机构,制订了关闭矿井土地复垦工作方案。
  虽然土地复垦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企的好事,但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到国家与地方的国土、林业、旧村改造、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诸多政策法规,而且我省的土地复垦工作未曾有过由企业作为复垦主体的先例,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经过百折不挠、反复多次地沟通协调,集团终于取得土地复垦的政策支持,各煤炭企业也与当地市、县、乡镇、村达成共识。2019年4月,集团第一批14个复垦项目获得省自然资源厅确认,项目规模合计398.11亩。
  提起复垦工作,福建煤电物业公司副经理戴星明感慨颇多,他说虽然经历了与政府沟通对接难度大、当地村民恶意阻扰施工、原住户搬迁安置不易、水田引水灌溉难等各种问题,但看到一片片废弃矿区变废为宝,矿山重披“绿装”,再多的苦、再多的累也是值得的。
  自从接手复垦工作,戴星明重新钻研起科学种田。说起如何因地制宜改造水田和旱地、如何平整土地,回填黄土和耕作土需要多少厚度,怎样收集养猪场和养牛场的有机肥来施肥等等他都如数家珍。戴星明觉得从“矿工干回农民”不但不丢人,还大有可为,土地复垦项目不但将成为煤炭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解决一部分煤炭企业职工的分流难题。他说:除了耕地指标交易的收益外,大家也别小看了农田的经济收益,旱地可以种植玉米、地瓜,水田可以种植稻子和烟叶,而且我们种植的都是有机食品,市场和价格可都不愁呢。
  永安煤业公司曹田复垦项目是该公司第一个完成插秧的项目,种植的是“佳辐占”水稻,目前这批水稻已开始抽穗。负责该公司土地复垦工作的物业分公司经理薛斐发自豪地说,到了年底首批复垦土地种植的大米就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他说土地复垦最大的效益还是体现在耕地指标交易上,目前该公司正全力做好复垦项目材料的归集整理,学习掌握交易政策,顺利的话该公司的复垦项目有望在10月底前通过政府国土部门验收,在12月份实现挂牌交易,到时候就能把“真金白银”收入囊中。
  “以前没有复垦经验可复制,大家摸着石头也趟过来了,今后再开展复垦工作可就更容易了。薛斐发说,现在公司上下对复垦工作都充满信心、干劲十足。这不,丰海煤矿刚刚关闭,永安煤业公司已组织人员对矿区进行复垦论证,初步完成复垦区域的测量、标记,计划复垦水田200亩。
  另外,集团的另外三家煤炭企业也都传来喜讯,天湖山能源公司首批复垦的6.89亩水田种植的水稻即将进入成熟期,一个半月后便可收成;邵武煤业公司首批复垦的53亩水田和9亩旱地已全部完成农作物种植;漳平煤业公司首批复垦的90亩水田也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福能集团的关闭退出矿井土地复垦项目创造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共羸,以实际行动还矿山绿色,护蓝天白云!(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