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至,皎洁的月光,宁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我又开始怀念儿时母亲做的“土月饼”。
小时候我们是很盼望过中秋节的,因为中秋节,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赏着月、吃着母亲做的“土月饼”。
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把包裹的油纸剥开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五花肉、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儿一点点舔掉,回味无穷。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非常奢侈的,一个月饼还要分成好几小块,舍不得一次吃完。
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母亲都是自己动手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再拿到磨坊去磨成粉。磨好的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翻炒,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五花肉、白糖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的模具是木质的,中间印着各式各样的福字和花朵,边上还有一圈齿轮状的花边。我们洗干净双手,小心地往模具里放面团,一边放一边轻轻地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具里出来的时候,我们是一脸的满足和幸福,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地飘荡。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蒸烤。母亲在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添柴。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的脸颊。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了我们的五脏六腑,把我们的馋虫都勾出来了,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了,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迫不及待,趁母亲不注意就抓起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花生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五花肉的香酥,真是美味无比!
“每逢家节倍思亲”,今年中秋节我仍然要坚守在岗位上,看着手里的月饼,想念母亲和她做的“土月饼”……(兰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