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
向美而行!央媒、省媒聚焦福维生态环境治理
文章字数:1,237
   如何将废弃工业场所变成绿水青山?如何以司法温度助力企业生态治理?
   带着这些疑问,7月5日,法治日报、福建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记者及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珩一行在三明、永安两级法院有关人员陪同下,到福维公司进行现场采访,就该公司凤冠山、原电石渣场、矿山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和成果进行采访报道。
   青山翠绿、草木葱茏,极目远眺,蜿蜒秀美的九龙溪河静静地呈现在眼前。一走进凤冠山,满眼的绿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凤冠山占地150多亩,由于企业经营困难无暇对其保护,一度变成一个工业垃圾遍布、山火频发的‘荒山’,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福维公司副总经理王煜介绍。为改善环境,2018年以来,福维公司在投入资金治理的同时,积极争取三明市三沿一环森林景观带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治理,永安市法院也在审理涉及福维公益诉讼案件中,了解到该公司在整治生态环境方面人力、财力、物力不足等困难,积极协调市检察院、司法局、林业局、曹远镇等与公司进行对接,并争取市政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开展凤冠山生态治理行动。“我们通过多方协作已先后投入120多万元,在凤冠山栽种了20多个品种近2万株树木花苗,生态林初具规模。”市法院行政与生态庭庭长李如浩说。下一步,凤冠山还将按照“自然、生态、和谐、人文”的理念,完善多样化的配套设施及休闲绿道,将凤冠山打造成集法治宣传、科普、休闲、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场所。
  “这就是以前的灰色地带吗?”走进原电石渣场,映入眼帘的成片米蕉林长势正旺,昔日坑坑洼洼的灰色渣场如何蝶变为果园让记者们产生了浓厚兴趣。“电石渣场生态恢复项目是公司生态治理和场地综合利用的积极探索。”王煜说。该公司原电石渣场于建厂时期建设,由于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尤其一到雨天渣水横流,影响周边环境,造成附近村民索赔不断,诉讼案件频发。2016年以来,在市法院和环保部门督促下,该公司开始着手对原电石渣池实施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资金80多万元,对1.5万多平方米的渣池进行铺设防渗膜、修筑沉淀池、排水沟渠、筑拦水拦渣坝、修复围墙、覆盖黄土等,并投入一定资金和发动员工逐年在渣池种植各类果树苗木5000多株,渣池环境得到彻底整治,保证了周边田地和河流安全。
   沿着弯曲的混凝土盘山道路,记者们最后来到该公司石灰石矿山,这里原本裸露的采矿边坡已是郁郁葱葱、树木成行。“过去矿山开采比较粗放,地质灾害隐患和粉尘一直备受周边村民关注。”该公司矿山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公司把生态恢复治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企业一项重点项目,采取逐步逐年分批预算投入和边采边植边建的方式对矿山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新建,对裸露的矿区进行植绿复绿,并安装喷淋系统,防止粉尘及水土流失。目前已投入200多万元,修复了矿山道路3000多平方米、排水沟3000多米,矿区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一体统筹,争做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样板。”王煜表示。(陈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