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新装置投用后,管屏变得整齐有序。管间碰磨、管子吹损、旧附件顶管等问题得到有力解决,年度受热面检修工作量大幅减少。该项目获得了2024年省“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是成果转化的生动例证。
在锅炉受热面防磨防漏质量提升上,李文举所在团队同样成果丰硕。他们从机组运行维护、设备检修、技术改造等多环节入手,形成可靠有力的防范措施,编写成《超临界直流锅炉受热面防磨防漏管理质量提升》,入选了全国电力可靠性管理优秀实践案例。“创新得护住,研究才有劲头。”李文举笑着说。
“十四五”以来,该公司成果转化呈“浪涌”之势:新获实用新型专利81项、发明专利2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8项。一项项专利和技术成果,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该公司先后获评“省工业龙头培育企业”“省2022年新一代信息化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等称号。
产学研合作同样亮眼,与厦门理工大学、集美大学、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所等合作完成多个科技项目,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
在这些科技成果的浪涌里,有焊花的温度,有图纸的线条,更有一群人的拼劲。他们深知,每项成果落地,都是为公司攒底气,为发展添动力。
绿色发展的“浪潮”
鸿电配电室大屏上,光伏运维数据如浪花跃动,勾勒出该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桨、劈波斩浪的奋进轨迹。
4月30日,厂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运行,成为该公司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关键一步。2.34MW的光伏系统,铺在了鸿电厂区的闲置屋顶或水池上。
“用的是高效单晶硅组件和智能逆变器,年发电量约2400MWh,节省标煤721吨,可以少排近2000吨二氧化碳。”波光粼粼的光伏板前,电气工程师冯亮介绍。项目并网后,电能全部供给厂用电,优化负荷曲线,降低厂用电率与成本,实现环保、经济效益双提升。
不止鸿电厂区,周边企业早已“联动”。该公司与热用户合作,利用用户厂区屋顶建光伏项目,现有1480kWp项目已实现顺利并网。“光伏发的电优先自用,用不完还能上网呢,环保账、经济账都划算!”一家用热企业负责人笑道。这一模式高效利用厂房空间,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板。
绿色浪潮里,科技是浪头。该公司还以机组灵活性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熔盐储能项目,为提升调峰、调频能力另辟蹊径;同时积极布局风电领域,推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储备优质风电项目。
如今,这片土地上,清洁能源“绿芽”正蓬勃生长。鸿山热电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在浪潮中破浪前行,为行业树立创新典范,也为“双碳”目标贡献了坚实力量。 (吴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