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一块“铭牌”的见证
文章字数:1,007
  今年7月8日,公司组织机关干部整理物资仓库,大家在搬完一个小仓库的配件后,不经意间在库房的角落看到一块铁牌。铁牌锈痕斑驳光影交错,如同岁月的疮疤,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乘风破浪与风雨沧桑。我俯身细看,字迹犹如刀刻般顽强地凸现出“国产第一台立波尔窑,建筑工程部沈阳水泥机械制造厂,1959年12月”字样,原来铁牌是一块设备“铭牌”,当年就安装在永安水泥厂(现为福建永安建福水泥有限公司)1#窑头。我手指轻抚过铭文,指尖竟沾满点点暗红的锈迹,仿佛触到了那段被时间深埋的过往。
  时间、太阳、风、雨是最优秀的艺术家。让我们定格于1958年原永安曹远乡坑边村那片沉默的土地上。
  当时的永安水泥厂正艰难破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没有钢铁巨臂的轮廓,没有吊车轰鸣的交响,一切坚固与巍峨的诞生,皆由血肉之躯担当——工人们以一副肩膀承接千钧,凭一双巧手挪移山海。沉重的钢铁窑体,竟如此一寸寸、一声声,在肩胛骨与钢板的抵死相搏中,在号子与喘息交织的声浪里,被驯服归位。一块“铭牌”,那是血肉与钢铁相搏的痕迹,亦是岁月难以磨灭的勋章,无声地承载着那一代人在物质荒原上以钢铁意志熔铸的智慧。他们弓起的脊梁,硬生生托起了新中国水泥工业地平线上第一缕微茫的晨曦,成为民族工业血脉里奔涌的原初之火。
  历经风雨,如今它已完成使命卸甲归仓。原址上,一座新型干法回转窑拔地而起。此刻,我抚摸着斑驳的“铭牌”,抬眼望向那正在转动的现代化回转窑,它正由中控系统电脑中控员操控着,控制参数闪烁的控制屏上,数据如溪水静静流淌不息。历史车轮轰隆向前,昔日肩扛手抬的峥嵘岁月,已悄然化作如今中控集中控制图景。
  “铭牌”上铁锈的斑驳印迹,犹如不灭的精神火种。老一辈建设者以双手为基石,以意志为蓝图,为今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铭牌上“国产第一台”的字样,如同炽热的烙印,由前辈传递至我们手中。那灼热的温度,正激励着今天的我们,将福建水泥的生产理念植根于绿色、环保、低碳的基石之上,推进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奋力前行。
  这块沉默的“铭牌”,是历史锻造的一枚勋章。它无声诉说着,纵使智能之光已洒满车间每个角落,汗水浇灌的“铁人精神”却永远是民族工业的脊梁,与时代“创新精神”一同笃定前行。这铁锈里的火焰,映照着过去也照亮着未来,那灼热温度将永远在我们水泥工业的掌心奔流——因为每一粒凝结的熟料里,都蕴藏着两个时代的对话,它是福建水泥人那份永恒不灭的刚硬。 (周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