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雁石发运站:“找茬”背后的安全密码
文章字数:743
  “大伙儿快瞧这张图,操作台旁边的工具堆放得乱七八糟,稍不留意就可能绊倒人,这可不是小事!”“还有角落里的那堆杂物,把消防器材挡得严严实实的,真要是出了火情,拿取都费劲,这绝对是隐患!”每天,福建煤电公司雁石发运站生产班组的微信群里,总会因一张特殊的安全隐患“找茬”图引发侦查热潮。
  这些图片均来自生产现场的“原生态”记录,涵盖了设备操作、人员行为、环境布置、安全设施等多个场景,每个细节里都可能藏着不少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雷区”。图片刚一发出,职工们就立刻化身为“找茬专家”,群里瞬间炸开了锅:你指出“电缆拖在地上没固定好”,我补充“防护栏螺丝松动了”,他提醒“灭火器压力不够”,你一言我一语在群里热烈讨论,争相揪出图中的隐患点所在。
  线上“找茬”热火朝天,线下“解题”更见真章。在班组班前会的“安全会诊”环节上,管理人员带着“问题”图片与职工围坐在一起,不再是管理人员“一言堂”的安全说教,而是结合当班作业任务展开互动交流:“配电箱门未闭合可能引发什么隐患?”“那处泄漏的油污会导致怎样的连锁反应?”……大家把照片里的隐患与实际工作对照分析,不仅明确了“什么是隐患”,更琢磨透了“如何改隐患”。
  为激发职工们的参与热情,对于那些总能精准揪出隐患的“火眼金睛”,该站还会送上定制的安全手册、实用工具等纪念品。“拿到纪念品挺开心,现在走在现场眼睛总不自觉地‘扫描’四周,看到问题不指出来就浑身不自在,感觉自己成了安全‘特工’。”连续斩获“找茬能手”称号的陈师傅笑着说。
  如今在雁石发运站,“找茬”早已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成为大家的习惯:巡检时多留意一眼,看到不合规的地方下意识记起来,班前会上主动分享发现的问题。一张小小的“找茬”图,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大门。该站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每一位职工都成为安全生产的守护者,为矿山筑牢了一道坚实的“群众防线”。(黄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