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17日,福州迎来历史性的解放时刻,那年我7岁。虽然时隔70多年,但我对福州解放那一天的情景仍有记忆。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那天塔头路整条街都没有人敢开门做生意。虽没有听到枪声,但母亲还是在家中小声地告诫我们:“不要出去,今天就躲在家中,解放军进城啦!”
其实母亲也不知道解放军长得怎样,依稀只记得她曾对我说过,早年间日本鬼子进福州时,她在城里靠着推货车养家糊口。那时候只要远远地见到鬼子,就要马上停下来向他们鞠躬,否则那白晃晃的刺刀,就会立马扎过来。
福州解放的那天,我和妹妹都胆战心惊的。傍晚,我们听到门外有些许声响,我按耐不住好奇,悄悄透过门缝看到街道两旁整齐地坐着很多战士。晚上他们就席地而坐,养精蓄锐,整条街上都安安静静的。我知道,他们就是解放军,福州解放啦!
第二天一早,我听见一个战士对母亲说:“这条子写着我们借你们家一捆柴禾、一盒火柴,以后政府会还你们钱的。”当时尚且年幼的我不明白,这点小东西为何要如此“斤斤计较”。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渐渐地,街上的人多了起来。挑水的、卖菜的、沿街倒马桶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我还记得,在塔头小学附近的路口经常停着一辆板车,有人在向路人发放铅笔和小本子(福州话叫“簿簿”)。他们大声对着路人喊道:“把小孩子送去学校读书吧,大人也可以上夜校识字,都不要交钱的!”人们终于可以逐渐向着吃饱穿暖的新生活迈进了。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的邻居——现年96岁的细妹姐,那时的她白天去城里挑大粪种田,晚上上夜校识字。从一开始的大字不识,到后来考上初级师范,又逐步考上中专福州师范,毕业时学校要保送她上福建师范大学。但她时年29岁了,于是乎放弃了继续学习转而参加工作,供养年老的父母。如今的她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得解放的活生生的例子。(吴土金)